.jpg)
/ 马丁 交易 策略/是根据18世纪流行于法国的赌博法制定的一种 交易策略。
这种策略的主要原则是, 交易者每次 亏损都要加倍投注。
这样一来,当玩家赢了(每次都视为赌注的100%胜负),不仅可以挽回之前的损失,还可以得到第一次的总赌注利润。
假设一个人有 无限的 资金,那么这个策略一定能够实现目标,因为使用无限的投注次数,必然会达到一定概率的结果。
问题是,没有一个交易者的资金是无限的,所以使用这种策略最终会导致清盘。
那么问题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有实用的马丁策略吗?别说,还真有。
下面用最常见的外汇交易来说明。
首先,我们要做波动比较大、有一定趋势的外汇交易品种,比如欧美日、镑美。
以镑美为例。
上图是2019年6月初至2019年11月27日的镑美走势。
它分为三个 区域。
下面的底部区域是阶段性底部。
此时卖出,风险大于收益。
自下而上的倒数第二个区域是盘整区域,可做多也可做空。
顶部区域是突破区域,此时买入是最佳选择。
可见,交易时首先要明确趋势方向。
如果大方向错了,比如在第二个区域卖出,结果就会直接进入第一个区域。
投资越多,亏损越多。
无限的亏损是非常可怕的,无限的加仓只能是连续的亏损,最终成为交易者的噩梦。
在做马丁策略之前,先用小规模的资金来测试市场的方向。
比如,在图中所示的镑美市场底部,多试多等,看是否还有下跌的可能。
我们可以 降低投资资金的基数,比如1万美元起投,100美元起投,把倍数系数降到1.5以下,比如用1.3的倍数,100美元起投。
100、130、169的递进倍数。
因为资金占用量相对较小,所以操作风险相对较小。
以上是资金投资与多次投资的关系比例图。
可以看出,采用低费率的多次投资需要的资金很少,对交易者的压力相对较小。
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还是采用低费率投资为好。
即使使用马丁策略开仓,也不能全仓投注。
最佳仓位可以控制在资金总量的30%以内,开仓次数不要超过6次。
马丁格尔策略应该被视为资金管理的一部分。
它既不是一种交易策略,也不是一种交易机制。
马丁格尔策略特别适合在趋势交易中使用。
只要交易者对趋势正确、自信,设定好风险收益比,在整个区间交易中,即使我们的盈利大于亏损,账户依然可以盈利。
交易心理对整个交易的成功非常重要。
交易者可以适时降低投资倍数,调整自己的心态。
印度 第二波 疫情正愈演愈烈。
5月18日,据印度民航总局(DGCA)发布的数据显示, 4月印度国内航空旅客比3月减少26.8%;咨询 公司Hotelivate的最新预测显示,印度2021-2022财年的酒店入住率预计达52.7%,同比仅增长18.9%。
不仅飞机停航, 港口也传来停摆消息:就在近日,距离印度新德里最近的集装箱港口坎德拉(Kandla)港宣布,考虑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然激增,为阻止病毒感染链传播,坎德拉港所有码头经营者已单方面决定自4月24日起周末关闭码头经营,直至另行通知。
这是第一个宣布部分时间关闭码头运营的港口,考虑到印度疫情形势,接下来其他印度港口也有可能因疫情而停摆。
在闭关 封锁与防疫举措的限制下,从事进 出口贸易的企业首当其冲遭遇致命打击。
“新鲜农产品易受疫情冲击,最大的问题在于物流和航运。
”NatureOneFreshProduce(NOFP)公司的合伙人KaranBhadra告诉21 记者,“由于封锁等防疫措施,我们的货物被困在港口,集装箱被卡在世界各地,运输出现延误。
”货运网络受阻,造成货物囤积,从而 影响上下游企业供应链的运转。
另一家从事会展旅游行业的Worldex印度展览和推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拉杰什(RajeshBhagat)则向21记者透露:“人群聚集和互动是贸易推广和展览活动的核心要素,由于封锁措施、旅行限制和聚会人数减少,公司开展的相关 业务活动受阻。
” KaranBhadra告诉21记者:“我们 面对的最大挑战是由于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
由于公司有员工感染新冠病毒,公司不得不提前停止相关业务的运营,我们的供应和服务总成本增加了20%-25%。
” 而这或许只是在汹涌而来的第二波疫情浪潮下印度企业们挣扎求存的一个缩影…… 鲜果、手机等多个行业受冲击 “今年,公司的 葡萄出口量同比下降了20%左右。
”NatureOneFreshProduce(NOFP)公司合伙人KaranBhadra告诉21记者。
NOFP是一家出口新鲜葡萄的印度企业,总部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
每年12月至来年4月迎来葡萄收获季,NOFP出口7000多吨鲜食葡萄至英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
然而,受疫情影响,该公司2019年12月-2020年4月年葡萄出口量降至大约5000吨,2020年12月-2021年4月降至大约4000吨。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 锁汇 避险”是很多以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当下的选择。
浙江省一家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的公司,近几年来外销业务占比逐年增高,2020年出口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60%。
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 证券日报》记者:“由于公司进出口货物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 汇率波动肯定会对公司经营带来影响,近期我们也在密切关注中。
” 当问及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风险时,该人员称,“公司采取了远期锁汇业务来对冲汇率损失,例如2020年公司实现锁汇收益约300万元。
此外,公司还与具有相关业务经营资质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了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以此来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
” 不过,也有外贸企业面对人民币升值表现得较为“淡定”。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华南地区最早开展纺织品和国际贸易业务的国有企业,出口业务占公司贸易总额的73%。
该公司总经理杨全兴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也注意到了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走高,其实我们公司一直都在持续关注汇率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因此对公司的影响较小。
”据他介绍,目前公司主要通过远期外汇交易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此外,公司还在国外有多个自建工厂,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汇率波动对生产成本带来的影响。
从受访的企业来看,普遍都能理性看待汇率波动,面对汇率波动也都采取了合理的避险措施。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最近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企业应该立足主业,理性面对汇率涨跌,审慎安排资产和负债的货币结构;合理管理汇率风险,以保持财务稳健和可持续为导向,而不应该以套保的盈亏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