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国际要闻【美联储官员Bostic: 经济运行可在不引致通胀的情况下更加 火热】亚特兰大联储主席Bostic称,我们将采取这样一种做法,不会先发制人让经济减速,同时也会防止经济过热。
我们过去十年看到的情况是,经济运行可能比我们预期火热得多,同时还没有通胀。
因此,在我们开始让经济 增长减速前,我们将等着通胀发生。
这将使非裔 美国人受益,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在 经济增长过程中,非裔通常都是最后充分享受到红利的群体。
【美国 3月份 制造业 产值创 8个月来最大增长摆脱不利气候因素影响】美国3月份工厂产值创下8个月来最大增长,在 2月份因恶劣天气因素而下滑后,目前制造业又重新回到强势增长轨道。
美联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制造业产值3月份增长2.7%,2月份数据被向下修正为下降3.7%。
包括矿业和公用事业在内的工业总产值3月增长1.4%,此前一个月修正后为下降2.6%。
从 人民币汇率 市场化形成机制看,没有货币能一直升值或一直贬值,单边升值和贬值都非市场化行为。
我国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尤其是要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注重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一年多来促使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三大因素背后是 中美疫情治理形势 分化、 经济复苏进程的分化、 货币政策的分化。
首先是疫情治理形势分化。
2020年我国经过一季度的有效 疫情防控后迅速进入 复工复产阶段。
而美国疫情则陷入失控境地,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国家。
其次是经济复苏进程分化, 中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复业复市,并实现了2020年2.3%的正增长,而美国则迟迟难以复市,经济下滑3.5%。
最后,货币政策分化,为了救市美联储采取天量放水措施,导致美元走弱,而中国则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在美国4月份CPI飙升至4.2%之后,美联储有官员开始讨论缩表甚至提前加息。
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国的防控取得了积极成效;美国在新冠疫苗注射加速情况下,今年下半年可能实现服务业重启,美国经济在一季度6.4%的增速下二季度有望继续攀升。
IMF则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增长超过8%。
由此,中美在疫情、经济、货币政策方面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人民币兑美元未必会继续处于升值状态,可能呈现双向波动态势。
伊核 谈判本周继续 伊核协议谈判于上周四(6月3日)再度暂停,将于本周四(6月10日)恢复,鉴于 伊朗总统大选将于6月18日举行,本周的谈判被市场认为该协议短期内 达成的最后窗口期。
对于 油价,一旦协议达成,伊朗 原油 出口有望快速增加约200万桶/日,在欧佩克+宣布7月料将维持原定的 增产计划情况下,伊朗原油供给增加的预期料 将对油价构成压力。
但也有投行认为,伊朗的威胁 不足为惧。
高盛认为,伊朗增产并不是影响国际油价的关键变量,相反,伊核协议达成将消除市场不确定因素,油价将重回上升通道。